close

1995年重回賽車運動之後,日產在利曼24小時中第一次以GT賽車出戰。雖然95Skyline R33 GT-R LM 有著不錯的速度,但迅速地,隨者專為比賽製造的GT1賽車的出現,日產亦是到也必須製造類似的賽車與其競爭。


NISMO開始了與TWR的合作,當時TWR正與保時捷合作開發Porsche WSC95,但最終決定以TWR保存的一輛捷豹XJR-15為藍本開發賽車。參加組別也由LMP1變為GT1


新車被命名為日產·R390,這是為了紀念1960年代日本格蘭披治上活躍的日產R380-R382賽車。由於Skyline GT-R系列搭載的RB26DETT引擎為鑄鐵材質,在重量和散熱上都不具優勢,於是NISMO決定以C組賽車R89C上的VRH35Z為基礎開發。在進行了升級之後,新的引擎被命名為VRH35LV8雙渦輪增壓的VRH35Z有著C組最強引擎的稱號。在加裝限流器之後,出力大約為640匹馬力。


 


=競賽歷史=


1997年,短尾R390 GT1首次參加了利曼24小時大賽,在測試中,Martin Brundle駕駛的R390曾是最快的。在排位中,R390分列第41221位。然而由於對規則的誤解,R390的後部本來是網狀結構,以收容變速箱冷卻導管,但是這項設計違反了規則,因此緊急對後部進行了封閉處理。這阻礙了變速箱的冷卻。從而導致了比賽中2122R390的退賽。而僅剩的23R390 GT1也僅以第12名完賽(已進行了兩次變速箱大修)。這暴露了日產和TWR在溝通方面的不足。


1998年,對已知的變速箱問題進行改善,對空力外型進行長尾化改善以及從F1 Williams車隊獲得新的TCSABS之後,日產以4R390 GT1參加了1998年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。雖然在速度上,日產R390 GT1完全無法與保時捷911GT1,賓士CLK-LM以及豐田TS020BMW V12LM98抗衡,但是強化後的日產-TWR聯盟使得R390 GT1的穩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。最終,4R390GT1全部完賽,星野一義,鈴木亞久里和影山正彥駕駛的賽車獲得全場第三,其餘則分列第5 6 10位。全部在前10名內完賽。


由於1999年利曼24小時GT1組別的取消,日產以開篷原型賽車R391出戰,中途由於電子系統故障退賽。


其他


1.R390的前燈來源於日產300ZX,目的是為了讓日產賽車有所謂的“街車元素”


2.R390的尾燈罩上印著“FIAT”的Logo,原因很簡單,R390的尾燈是從FIAT Coupe上流用的。



 


以上資料由ja.wikipedia.org hello f1論壇提供


 


 



這次介紹的車模是由AUTOart製作的199723號車,要想仔細的觀賞機械結構複雜度及工藝之美最好的選擇就是80~90年代的C組賽車及GT1組賽車,而AUTOart signature系列也是從1991MAZDA 787B冠軍車的複雜機械結構及擬真的前後蓋扣環打響名號的。自然AUTOart也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,這次在細節方面及引擎機械結構比787B更為精進許多,對於收車模愛好複雜機械結構的我當然是乖乖得掏出錢買單。
















唯一能夠讓我挑剔的地方也就是內裝部分,雖然賽車內本來內裝就比較貧乏,但其實可以使用獨立零件來讓車室更為豐富而不單調,這點在很多18的車模品牌中都有這些困擾,當然一步到位之後能夠改進的地方就更少了且價格也會三級跳(雖然A很大這牌子價錢早就五級跳了吧~~)






精彩的細節及機械結構就請看官慢慢得欣賞去呢~~~








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ss1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